中科院张侃教授为《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》作序

 

《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》推荐序

        翻开这套《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》丛书中的一篇篇教案样稿,读着钟志农老师精心设计的积极心理导向的心育活动主题架构,再回头来看他那篇情意并茂的自序,心里升起许多感动。

        我们知道,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,而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智力则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。对于发展中的中小学生,尤其要注意通过能顺应学生成长“关键期”的心理训练,来促进学生人格与智力两方面的积极发展,预防和减少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适应不良甚至是心理障碍。因此,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,首先不是要解决“有没有心理疾病”的问题,而是要关注学生“发展正常与否”的问题,是要面向全体学生,通过开展系统的教育和辅导活动,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。这样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的指导思想,在这套丛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丛书按照小学低年级、小学高年级、初中、高中(职中)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,抓住了每个发展阶段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,以班级心育活动课为载体,有计划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和训练,目标明确,思路清晰,架构完整,活动形式丰富多样,操作步骤具体翔实。相信这套系统、科学、实用的设计方案定将受到第一线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热烈欢迎,对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 第二个想法,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导向应该是积极的。这几十年,我们国家的变化举世瞩目。而经济的发展、社会的发展,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。“提升国民幸福感”,已经成为国民经济“十二五”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,得到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与关注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样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,为提升下一代公民的幸福感服务,促使我们的孩子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,良好的社交能力,稳定的情绪心态,有效的自我控制,并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压力有一定的耐受力及康复能力。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证明,通过对个体的“心理资本”进行干预与调整,将会直接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、工作学习绩效和生活满意度。我高兴地看到,钟志农老师主编的这套《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》丛书,贯穿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导向,从健全人格和发展智力这两个层面上,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,努力学会不同内涵的36个“我能”,从认知、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,层层推进和积累学生的“心理资本”,这是应用心理学对建设和谐社会、建设幸福中国做出直接回应的一次有益的尝试。

        钟志农老师曾长期在学校担任一线教师和班主任,后来又在校长、教育行政及教育科研部门任上历练数十载,期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近20年,既具备比较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,又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,而且至今仍深入于学校心理辅导第一线耕耘不辍,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难得、可贵的一位“复合型”专家,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、突出的贡献。2007年他的代表作《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》出版后,即被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列为班级团体辅导师资培训教材。而此次他联合各省市中小学一线教师,精心编写推出的这套系列活动设计, 更是他和几百位作者的心血之作。尤其是钟老师,对180篇教案逐字审阅、酌定,精心修订、补正,一次次与作者沟通交流,耗费了数百个日日夜夜,凝思于多少次案头灯前。这无以数计的努力付出,对于一个为教育事业奋斗默默奉献了40余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而言,只是为了那个不断追寻的朴素的梦想:为了我们的孩子心灵健康成长,为了我们的教育回归从“心”出发的本真!

        我相信,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们,只要自己甘愿在一个岗位或者在一门学科踏踏实实地奋斗下去。无论才华如何都可取得他自己人生应该获得的成就,都可以为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,都可以得到社会充分的认可。钟志农老师的足迹可谓一个例证。

是为序。

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副主席

中科院心理所原所长、博士生导师

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张  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1年10月24日于北京